必利勁

疫情中不再害怕焦慮 3個方法平復你的情緒

中共肺炎(肺炎、COVID-19)疫情讓不少人陷入恐慌、焦慮等負面情感中。掌握3個方法,幫你平復情緒。

中共病毒(肺炎、COVID-19)疫情在全球蔓延,看著確診人數迅速增長,不少人陷入恐慌、焦慮等負面情感中。掌握3個方法,幫你平復情緒。

疫情之中出現這些癥狀別忽視

隨著確診人數每天爆增、病亡者快速跳升,據法新社統計,全球目前有10億人口因中共肺炎疫情在家隔離。多國也傳出搶購物資潮,各地的生活秩序被打亂。

一場失控的疫情造成全球人心惶惶,阮綜合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奕萱表示,此時人們會有負向情緒,如煩燥、焦慮或擔憂,這都是正常的。在她的門診也出現了這類受疫情影響的患者,還有一些固定看診的病患的癥狀惡化。

如果有下列癥狀,就可能是情緒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:

●因焦慮不安而延伸出一些反常行為,影響到原本的生活與該做的事,例如想盡辦法到處搜尋物資。

●跟從前相比,睡眠變過多或過少。

●情緒不穩,容易生氣或焦燥。

●無法專心在自己擅長或平常固定的事情上。

●本來喜歡做的事情,突然變得沒什麼興趣。

●幾乎一整天都處於負向情緒里,且持續2~3周以上。

人們囤積口罩、衛生紙與食物,「是對未來的恐懼而發展出的行為」,林奕萱說。為了防疫,儲備口罩、物資的行為並不誇張,但如果到各賣場搜尋,進而影響到本來該做的事,顯然有些過度焦慮。

一般民眾都會有負向情緒,只是持續時間不長,且很容易轉移。例如到了上班時間,可以恢復正常的心情去上班。但是,若一整天幾乎都處在負向情緒里,且持續好幾個星期,甚至感到本來有能力做的事情變得吃力,就要注意了。

雖然大部人都擁有很好的心理復原力,臨床上會轉變成須固定就醫的患者僅是少數,但如有上述狀況仍要尋求醫師協助。林奕萱補充說,台灣各個縣市的衛生局都設有心理健康專線,民眾可先進行線上諮詢再轉介到精神科。

克服恐懼、焦慮3個方法幫你平復情緒

在疫情尚看不到終點的情況下,該如何面對,減少焦慮和恐懼感?

林奕萱指出,在疫情中,無論是一般民眾、正在隔離中的人或專業醫護人員,大家反應出的負向情緒都很類似,差別在於癥狀強度。掌握三個方法,可以幫助人們穩定情緒、安下心來:

1.減少接觸過多不必要的訊息,避免資訊超載引起恐慌。


注意:當你晨勃消失了,有勃起不易,小弟弟硬度不夠,做到一半忽然軟掉,早洩秒射等男性功能障礙發生時,不用緊張 - 雙效犀利士 輕易解決你的困擾 www.5mg.tw

2.找具體可做的事情,給心理提供踏實感並轉移注意力,即使是很小的事也沒關係。

3.保持生活原有的步調及運動習慣。

如今,各地疫情的發展是網路訊息的焦點,但林奕萱建議民眾不要一直關注今日又多了幾名確診病例,避免吸取過多資訊,引起不安和恐慌。

對確診者而言,她認為「篩選正確的消息很重要」。假消息無助康復,還會加重焦慮感。對輕症患者而言,如果吸收對的知識、用正確方法把自己照顧好,就不見得會變成重症。

在生活中,盡量保持原有的步調和運動習慣,該做什麼就做什麼。一如往常的生活,會讓內心較為安穩。

有人因疫情而被迫打亂了生活節奏,例如停班停課、失業、必須居家隔離或是住院隔離。對此,林奕萱建議可找具體事情做,別讓腦袋有機會胡思亂想。

在她的門診,有患者原本在大陸工作,因無法回去被迫放無薪假,生活突然失去重心。她建議那位患者重新找一些具體可做的事情,例如上短期課程學習新事物,或開發固定的興趣。她舉例,有些患者定期騎腳踏車、去釣蝦,做這種很微小的、卻具體能夠落實的事情,「可避免空空的待在家裡,不斷胡思亂想」。

疫情中不再害怕焦慮 3個方法平復你的情緒

找具體可做的事情,比如騎單車等,給心理提供踏實感並轉移注意力,消除對疫情的緊張感。

跟一般人相比,正在隔離中的人又多了一項恐懼:是否會確診為中共病毒。

「恐懼來自未知」,林奕萱說。隔離者不知道未來的生活會出現怎樣的變化,但好在相對穩定的是有14天的固定期限。她建議,可先向相關人員了解在隔離期間會遇到哪些情況,需要哪些生活用品,以提前準備周全。同時,規劃好每天要做的事,例如用筆電工作、讀平時沒時間看的書、玩數獨、打毛線或是完成平常沒時間做的鎖事等等,越豐富越好,用充實的生活來驅散徬徨感,讓自己平順度過兩周的空閑時間。

需要采檢的人,在等待檢驗結果的過程容易緊張、害怕,這同樣來自於「未知」。林奕萱指出,這情境跟等待癌症篩檢結果相似,當人們不斷被擔憂情緒所佔據的時候,就會越來越擔心,所以要花心思做其它事以轉移注意力。

對於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,他們面臨的是更大的壓力。世界醫學權威雜誌《柳葉刀》日前發布論文指出,在這次疫情中,有大量醫護人員出現心理健康問題,包括心理困擾、焦慮症、抑鬱症等。

林奕萱表示,有研究記載,在SARS期間,醫護人員的焦慮、創傷後壓力症、失眠和憂鬱症情況上升,但在疫情結束後半年,大部分人的癥狀都會緩解。這一次疫情中,台灣醫院的醫護人員們在群組裡互相打氣,院方提供多項支持,醫院員工也有諮詢和紓壓的專門管道,這些對緩解情緒問題都有很大幫助。

在全球疫情之下,任何人出現負向情緒都是正常的。林奕萱認為,只要把握好這3個方法,保持生活步調穩定,「基本上都可以渡過難關」。

註:新冠狀病毒,也稱肺炎病毒,大紀元認為叫「中共病毒」更準確。因該病毒來自中共統治下的,更因中共掩蓋疫情導致病毒向全世界擴散,並造成全球大流行。

編輯:

果凍威而鋼 https://tw.avseo.net/goods.php?id=263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5mg.avseo.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